close

  一組俄羅斯的官員,乘坐俄羅斯的飛機,在美國上空進行觀察飛行,卻不會遇到任何阻攔!你能想象嗎?事實上這樣的事情正在發生。這全要歸功於一個名叫《開放天空條約》的國際條約,目前已經已經有30多個簽約國。這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條約?又在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呢?
  美國上空的俄羅斯飛機
  近日,有媒體報道,俄羅斯削弱核危險中心主任謝爾蓋·雷日科夫在一場記者會上聲明,在國際《開放天空條約》框架下,從10月27日至11月4日,俄羅斯一組航空監察員將乘坐圖-154M飛機在美國上空進行為期9天的觀察飛行。
  9天的飛行,足夠俄羅斯監察員看遍美國大部分地區了,難道美國就不怕有什麼秘密被俄羅斯人看到嗎?而且據媒體報道,這將是2013年俄羅斯觀察員在《開放天空條約》締約國的國土上空進行的第37次觀察飛行。也就是說俄羅斯能夠前往更多的國家去進行觀察。
  相信很多人在看到這則消息的時候,都會想到這個《開放天空條約》究竟是什麼東西?又有什麼魔力能夠讓俄美兩個競爭對手放心開放自己的領空來讓對方觀察呢?
  “開放天空”的理想
  《開放天空條約》簽訂於1992年3月24日。條約建立了一種一個國家可以使用非武裝飛機在締約國全境進行航空監察的制度。這個條約旨在通過允許國家間彼此直接收集軍隊及其有關活動的情報,來增進締約國之間的相互瞭解和信任。所謂“開放天空”,就是代表促進軍隊活動的開放和透明。
  實際上,“開放天空”這個概念是頗具歷史的。它起源於1955年,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在日內瓦會議上向蘇聯總理布爾加寧提出的美蘇彼此進行“互惠空中觀察”的建議。不過,鑒於當時的十分緊張的冷戰環境,蘇聯很快就拒絕了美國的要求,也使這個概念沉寂了很多年。到了上世紀80年代末,隨著美蘇關係的緩和,這個概念又被人提出了。1989年,美國總統老布什又發起了東西方國家共同簽署《開放天空條約》的倡議。於是,來自北約和前華沙條約組織的國家,在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的框架下,開始進行協商。儘管前蘇聯於1991年底解體,但是並沒有耽誤條約的簽訂。最終,有27個國家率先簽署了該條約。隨著20個締約國國內批准該條約這個條件被滿足,2002年1月1日,《開放天空條約》正式生效。該條約對其他國家開放,目前已經有34個國家加入該條約。
  開放中的限制
  雖然說是彼此開放天空,但是也不是說沒有任何限制的。例如,締約國之間要規定執行監察任務的飛機,並且報備。報備的飛機一旦確定,一般不能更換。一般各個國家都選用大型飛機來執行此類任務,如美國基於波音707飛機改裝的觀察機,俄羅斯選用的則是俄制的安-30(2003年後退役)和圖-154,加拿大使用的是C-130運輸機。
  根據協議,飛機上可以攜帶視頻、日光下的光學取景儀器、紅外線的晝夜掃描儀以及晝夜可以使用的合成孔徑雷達。所有這些設備必須是各國市場上可以買到的商品,而且圖像分辨率被限制在30釐米。
  監察飛行的數量也是有限制的,每個國家都有自己接受監察的配額,這個數量與其對其他國家執行監察的次數掛鉤。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國家對其他國家執行了若干次監察任務,那麼它就必須按照一定比例(條約生效後頭三年是75%)接受他國的監察。
  不過,由於在各國之間存在監察數據共享的情況,不是每個國家都會對其他國家進行盡可能多的監察。俄羅斯就曾表示,根據統計數據,俄羅斯和白俄羅斯被監察的次數明顯高於其他國家,例如按照2012年的統計結果,各國對俄羅斯領土進行了37次觀察飛行,對德國進行了2次,對英國進行了3次。因此,俄羅斯方面有人表示,《開放天空條約》被西方國家重點用於偵查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周言 《世界新聞報》評論員)  (原標題:俄官員緣何能乘飛機巡視全美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r76trmwb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