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每次人工取水樣監測前
  水庫都會大放水
  省人大代表何德興提出
  人工監測數據容易作假
  建議採用自動水質監測數據
  水質監測,是治水的重要環節。我省大部分地表水水質採用自動監測,但也有些地方採用人工監測。
  省人大代表、義烏市城西街道七一村黨委書記何德興提出,人工監測水質,每月一次,意味著提早知道監測時間,同時數據又是人工測定,容易造假,建議採用自動監測。
  在這次兩會上,他帶來了一份用三個月里走訪調查寫成的《關於進一步完善跨域河流水質監測考核機制的建議》。
  問題:
  人工監測前,都會放水稀釋
  當了近20年村書記的何德興,一直在關註村旁的河流:“以往一個月一次,在水質監測前,上游水庫都會放水。”
  目前的水質監測,主要看縣域、市域交接斷面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三項指標,經過水庫水的稀釋,這些指標都會明顯下降。
  “甚至原先劣V類的水,會檢測出IV類水的水質。”何德興說,他就曾在一處監測點碰到過這樣的事。
  原因:
  人工水質監測,有空子可鑽
  何德興認為,之所以出現前面說的問題,是因為有些地方還在採用人工水質監測的辦法,容易鑽空子。
  現行的《浙江省跨行政區域河流交接斷面水質保護管理考核辦法》中規定“原則上採用地表水環境自動監測數據進行考核”。
  我省每個縣域與市域的水域交接面監測點,都配有這樣的監測機器,“機器每天記錄5次,最終數據用的是平均值。”何德興說,這樣測得的數據是比較可靠的。
  不過,我省仍有些地方採用人工監測的辦法。
  “人工檢測,意味著提前知道監測時間,那麼有人就可以提前一天放水稀釋污染。”何德興說,“如果監測數據不能反映真實情況,談何治理水污染?”
  建議:
  全省都採用自動水質監測
  張偉亞是分管環保的金華市副市長,同樣也是這屆省人大代表。他對何德興的看法很認同,“去年8月他就和我說,我們金華市水質檢測考核就要用機器監測數據,不許用人工監測。”
  “比如一條河,以往上游在水質監測時弄虛作假,其實水質不好,那麼下游再怎麼努力治理都沒用。”何德興把這種情況總結為“上游好把控,下游很被動”。
  何德興說,現在全省各區市水流交接面均已建成自動監測站,數據也實現了全省聯網,要統一採用自動監測的時機已經成熟。
  本報記者 張苗
  (原標題:為何每次人工取水樣監測前水庫都會大放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r76trmwb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